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满满的都是回忆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铎平
    2017-01-12 13:19:57   转载

    满满的回忆,大靖人你们是否还记得这些!

    补碗

    俗话说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儿”,这话最初从补碗行当传出。可能年长一辈的人还记得有这个职业。

    弹棉花


    声声弦响、片片花飞,以前的被褥就是这样一堆堆棉花压成的。随着羽绒被、蚕丝被的盛行,弹棉花这门手艺,可能只有在犄角旮旯的巷子里能找到了。

    箍桶


    八、九十年代,经常可以看到挑着一个担子的木匠走街串巷,然而,随着陶瓷卫生洁具的出现,使得木质的马桶、脚桶、澡桶等用品统统退出了历史舞台,“箍桶噢”,“箍桶噢”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。

    磨剪刀


    “磨刀、磨剪子”。这种故意将尾音拉得很长,还夹带一点韵味的吆喝声,对于很多甘肃人来说,仿佛依然在耳边,这一门古老的手艺已经快被城市的高速发展所淹没。

    制作杆秤


    过程虽然看似比较简单,但却是一件“斤斤计较”的事。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,制作杆秤的工具——锯子、刨子、铁斧、铁锉子、凿子、钻子、墨斗,木匠所需的工具都不能少。

    爆米花


    还记得小的时候,捂住耳朵站得远远的却满含希望的看着转动炉子的炸爆米花的叔叔,只等待那“砰”的一声,虽然有准备还是会被爆炸声吓一跳。

    补锅


    补锅匠走街串巷,听见“补锅嘞”嘹亮的声音,女人们就忙着找来破锅,排着队伍十分热闹,补完还装一盆水,看看漏不漏,现在已经是看不见了。

    修鞋补雨伞


   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,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,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,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,如今可能只有老里巷还有。于是当伞鞋坏掉,只能干脆扔掉。

    剃头匠

    不同于现在让人吐槽不断的花哨理发店,曾经的剃头匠对比起来是那么朴实。十指运动,左右配合,工具轮番上阵,上下兼顾,协作,不一会就面目一新。

    消失的老物件

    压水井


    小时候觉得特别好玩,压出来的水还特别清凉甘甜......

    黑白电视机


    那个年代,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最昂贵的奢侈品,即便是满屏幕的雪花,也依然很开心!

    磁带


    现在的人都习惯用手机听歌了,但是小编相信,在你家的某个角落,一定躺着几盘舍不得扔掉的磁带。但是以后估计都买不到了......

    脸盆架


    旧式木质洗脸架,上面搭毛巾,下面可以放好几个盆子,在没有洗手池的年代,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。

    铁饭盒


    听父亲说起他们上学的时候,就用铁饭盒蒸饭蒸菜,大家一起吃家里带的饭菜,可香了。

    扁担


    挑重物用的扁担,现在几乎看不到也用不到了!

    算盘


    小时候就觉得打算盘的特别厉害! 拿着算盘在哪里打的样子特别神气!

    老式摆钟


    老式摆钟,到整点都会响,几点就响几下。

    咕噜碾子


    基本用来碾谷物,现在有专门的机器,轻松又省力,基本用不到了。

    镜框


    相镜子,老式装照片的镜框,里面都是满满的回忆!

    八仙桌


    农村人家里来客,必坐八仙桌,城里人家极少用八仙桌,因为八仙桌比较大占地方。

    油吊子


    粮油店打油的计量工具,还有右边的油漏斗,90年代后,油吊子就被付油器替代了。


    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,就是和你一起,慢慢推着磨,看豆花浆慢慢流淌!

    鞋样子


    以前的人朴素而有智慧~

    盘子


    盘子,农村红白喜事离不开它,不过现在多用那种不锈钢的盘子。

    挞蒜窝窝

    挞蒜挞辣子,农村娃染过指甲的应该认识,起到捣碎功能的物件,还有常用的碾调料碾槽你还记得吗?

    簸箕

    簸箕又叫筛子,这个应该比较常见。

    针线蒲篮

    针线蒲篮,此物功能类似于今天的“吸纳箱”,很多老人都放在炕头上,放置杂物,农村老人做针线活,必不可少此物。

    耕地的犁,前面是牛.............

    锥子

    老年人纳鞋底专用的“锥子”

   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

    在高楼大厦崛起、高铁地铁铺建的时候

       有些东西却永远得消失了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